近 期 消 息
- 103年6月14日(六)上午「面板產業與國家創新研發體系之檢討」記者會,自現象至深層探討「面板等兩兆產業何以發展至此境地」、「企業層級:忽略技術深耕與人才培育的不當競爭策略」、「國家層級:產業政策、研發創新體系乃至經濟發展策略的問題檢討」。
- 103年5月24日(六)下午舉辦「學用落差因應策略論壇」,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現在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佔全國同年齡總人數的比例已超過七成,但依據勞委會的資料,適合大學生的從業人數則不到四成,是否因此造成「畢業找不到事、企業找不到人」的狀況?本論壇將探討學、訓、考、用落差問題的主要原因,並研議因應策略。該論壇由「適性分流學制」計畫主辦,主持人王立昇教授簡報教育資料彙整,吳順德教授簡報產業調查。新北高工黃耀南老師彙報高職校長論壇結論,並邀請教育部、勞動部、國發會推請代表與上銀科技董事長、台北科大校長、高雄中正高中校長就「學訓考用面面觀」座談。
- 103年4月19日(六) 因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即將上路,為落實「適性揚才」的理念,因應不同特質學生的需要,高中端在選課方面可能要有一些新的作法。雖然學科能力分組教學於法有據,課程總綱規畫已有彈性選修的腹案,但學生依其性向、興趣與能力選課修的空間相關配套仍嫌不足。近來已有若干學校啟動數個小時的跑班選修制度,對於學生的學習應有助益。但要全面落實,路途仍甚艱難、遙遠。「適性分流學制」計畫曾邀集高中校長於102年12月29日及103年1月12日辦理了兩場高中校長論壇,探討落實「適性選修與學科能力分組教學」的困難所在與解決方法,建構了適性分流學制的策略。本論壇將探討適性分流選課的各方案,希望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適性發展、熱情學習,以落實人才培育,厚植國本。
- 103年3月28日舉辦「畢業找不到事、企業找不到人」,問題出在哪裡?從統計數字談學用落差記者會。民國83年410教改推動迄今將屆20年,當年提出的「廣設高中大學」政策影響深遠。18分都能上大學的現象甚至引發了「猴子都能上大學」的戲謔之言,但實際情況究竟是如何?為何「大學畢業生找不到事、企業找不到人」的說法時有所聞呢?
研究人員收集了長期教育及從業狀況統計資料,並進行比對分析,認為臺灣的人力結構及產業結構嚴重脫節,必須調整。召開記者會,說明該研究所觀察到的現象,並提出六項具體建議。
1.依照國家需要、產業發展、適性需求等因素調整大學目標與任務。
2.修訂大學法,將大學分為一般大學及科技大學兩大類,各有其宗旨
與教育目標。
3.建立大學退場機制,處理功能不彰的大學。
4.產業界應加速升級,善加利用台灣豐沛大學生資源,以符合網路知
識經濟時代的需求。
5.加強推動技職教育,提供產業界足夠的人力。
6.政府應進行人力資源的深度分析,並據以規劃教育大政方針。- 兩岸和平發展期議題長期受到關注,兩岸間關係要求得有一個穩定和平的氛圍,政治議題是無法規避的,如果這是一條必定要走的路,應該如何走?我們臺灣有我們的想法和底線,中國大陸有他的想法和底線;不同世代也有不同的想法,各有主張和堅持,將來兩岸若要有些談判或在政治上達成協議,困難點在哪?有沒有可能或怎樣能真正達成共識?103年3月21日(五)上午舉辦圓桌論壇,由張亞中教授引言,邀請高育仁先生、蘇起先生、楊秋興先生、蘇進強先生、洪奇昌先生與談,自
1. 兩岸對政治關係的堅持及底線。
2. 何種內涵的政治安排符合現狀,並可滿足兩岸核心利益。
3. 馬習會的障礙與機會。
4. 以及如何推動兩岸政治上的全面和解來探討和平發展期兩
岸政治關係。 - 兩岸和平發展期議題長期受到關注,兩岸間關係要求得有一個穩定和平的氛圍,政治議題是無法規避的,如果這是一條必定要走的路,應該如何走?我們臺灣有我們的想法和底線,中國大陸有他的想法和底線;不同世代也有不同的想法,各有主張和堅持,將來兩岸若要有些談判或在政治上達成協議,困難點在哪?有沒有可能或怎樣能真正達成共識?103年3月21日(五)上午舉辦圓桌論壇,由張亞中教授引言,邀請高育仁先生、蘇起先生、楊秋興先生、蘇進強先生、洪奇昌先生與談,自
![]() |
活 動 報 導
「畢業找不到事、企業找不到人」,問題出在哪裡?從統計數字談學用落差
王立昇(臺大應力所教授),李大任(臺大政法中心兼任助理)
民國83年410教改推動迄今將屆20年,當年提出的「廣設高中大學」政策影響深遠。18分都能上大學的現象甚至引發了「猴子都能上大學」的戲謔之言,但實際情況究竟是如何?為何「大學畢業生找不到事、企業找不到人」的說法時有所聞呢? 詳全文...
兩岸和平發展期政治關係圓桌論壇 103年3月21日
兩岸和平發展期議題長期受到關注,兩岸間關係要求得一個穩定和平的氛圍,政治議題是無法規避的,如果這是一條必定要走的路,應該如何走?我們臺灣有我們的想法和底線,中國大陸有他的想法和底線;不同世代也有不同的想法,各有主張和堅持,將來兩岸若要有些談判或在政治上達成協議,困難點在哪?有沒有可能或怎樣能真正達成共識? 詳全文...
追 蹤 報 導
100年-人民觀審制度之研議計畫
一、 結論
(一)、無憲法爭議
就觀審制度有無違憲部分,大部分的學者是認為有條件合憲。以日本的經驗來說,早期認為違憲,通
過法案後憲法學者即往合憲的方向解釋,韓國類似,故似無須擔心我國採取後會產生違憲爭議。
(二)、陪審制或參審制,皆屬可採行之選項。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