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期 消 息
- 臺灣空氣污染之風險治理與制度研究
周桂田(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施佳良(政大公共行政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杜文苓(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王瑞庚(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名家觀點/經濟轉型第一步…鬆綁契約 王文宇(臺大法律學院教授)
人類活著的每分每秒,都與空氣進行親密接觸;每分鐘15~20次,空氣進入人體的最深處,然後再被呼出。人與任何事物,人與人之間都沒有這樣的緊密關係,而這樣的親密接觸維繫著人的生命,一旦這個關係結束,人的生命也結束。也因為這樣的親密接觸,空氣的品質維繫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空氣污染也變成人類最需要積極面對的課題。 本計畫特別針對空氣污染課題進行深入探討,主要因為空氣污染的概念已不再是侷限於環境保護及環境永續的框架範疇,隨著科學知識與技術監測的更迭與進展,針對空氣污染課題極需置放於風險社會(Risk Society)的脈絡進行深層地理解,其中蘊含著風險分配下的環境不正義、風險知識與概念的釐清。詳全文... |
2016-05-26 03:18 經濟日報 王文宇 新政府拚經濟的首要目標為轉型經濟結構,特別是促進市場的活力與創造力。轉型工作千頭萬緒,允宜從基本面改革,先鬆綁契約,一方面調整定型化契約的管制,一方面重視商業契約的設計及執行,為經濟轉型奠定良好基礎。 契約自由是市場經濟的憑藉,也是市場活力與創意的來源,允宜尊重。現代契約類型五花八門,企業為節省交易成本,有時會研擬制式定型化契約。如消費者資訊或談判地位不足,可能使某些條款獨厚企業顯失公平,此時法律可選擇介入,但宜避免過度戕害市場機能。詳全文... |
活 動 報 導
- 年金改革的社會對話系列論壇 傅從喜(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陳小紅(監察委員)共同主持
- 總統候選人教育政見比較研究 王立昇 (臺大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
年金改革已被新政府列為上台後首要處理的重大政策之一,行政院已宣示將於一年內完成改革方案。這將是我國政府近年來第二次強力地推動年金改革。台大政法中心,為促進各界對於年金改革的社會對話,讓長期關注此一議題的民間團體有完整表達理念的機會,特辦理系列論壇,進行深入之對話與思辯,期能增進彼此的理解,共同思考我國年金制度長遠的發展方向。
![]() |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預定23日首次開會,6月18日本中心舉辦的年金論壇各方表達出不同意見。 出席的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表示,公務人員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被過度誇大,把軍公教形塑成反改革代表。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主張年金改革之年,政府應為另立新基金。《今周刊》社長梁永煌強調軍公教都是繳得少領得多,所以支持改革。監察委員陳小紅表示,年金改革是國家永續議題,新政府除了應強化論述,也應在行政院下常設年金改革小組。詳全文...
|
台灣自1994年「410教改」後,教育制度改革或改造的速度快且幅度大,首先是高等教育快速擴張(廣設大學),技職體系因而轉為升學導向,其後又在2002年廢除聯考制度,改為多元入學,2014年起則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短短二十年間,過多的制度改變造成社會、家長、學生及學校體系不小的衝擊,對歷任教育主事者的批評與質疑聲浪從未停止。這些年來,對於教育改革的批評包括:教育制度與社會文化脈絡脫節、實驗性的制度方案使得學生成為白老鼠、過度理想化與躁進等等。教育改革執行多年下來,累積的教育制度困境與爭議也不少,例如十二年國教、課綱爭議、流浪教師、學用落差及大學退場問題等,都亟需社會與政策制定者共同商議審視。
去年適逢第十四任總統選舉,朱立倫、宋楚瑜、蔡英文等三位候選人競逐大位。為了提供選民充分資訊,使選民得以充分檢視候選人的政策,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進行了總統候選人教育政策理念、內容及其可能影響的研析。
![]() |
首先,我們盤整了台灣目前教育遇到的問題,並針對其中九項主要議題進行問題釐清,據以分析與歸納三組總統候選人相對應的教育政見。經過比較整理,我們彙整出三組候選人在主要教育議題上的相異與相同主張,完成「總統候選人教育政見異同表」。該異同表於2015年12月28日的記者會上公布,並在隔日(29日)舉辦的「總統候選人教育政策座談會」上確認。座談會大約有220位關心教育人士參加,提供了總統候選人或其教育幕僚說明其教育理念及與民眾對話的機會。 詳全文... |
追 蹤 報 導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系列研究:
食品認驗證制度之獨立性與架構之檢討
陳淳文(台大政治系教授) 王宏文(台大政治系副教授) 宮文祥(真理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本團隊在2016年的研究計畫主要是想針對食品認驗證制度之獨立性、公正性、有效性、及整體架構來進行分析與檢討,其緣起是因為在2014年有關油品的食安事件中,生產偽油與攙油的公司,有的是經過標章認證的大廠,這使得多年建立起來的食品認驗證制度的公信力受到很大損害,例如GMP標章公信力毀壞,導致政府退出GMP,並改變組織與名稱,成立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Taiwan Quality Food, 簡稱TQF),這迫使政府不得不重新檢視現行的認驗證制度,特別是認驗證制度的公信力乃是來自其組織的獨立性、公正性、與有效性,因此引發本研究之動機。 詳全文... |
- 台灣兒童青少年電視節目發展之檢討與前瞻 林惠玲 (台大經濟系教授) 黃聿清 (世新大學廣電系)
全世界的孩子都愛看電視,即使現代生活中充斥著網路與社群媒體,但在世界各地,「電視」仍是最普遍被使用的主流媒體。社會的安定與否對兒童未來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聯合國大會在充分考慮保護兒童使其身心獲得均衡發展,並強調各國國民傳統與文化價值之重要前提下,一致認為要改善所有國家,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兒童之生活狀況,必須認識國際合作之重要性,同意於1989年11月20日訂定《兒童權利公約》。 過去五十年來,德國慕尼黑兒童雙年影展(PRIX JEUNESSE) 一直致力於關注全球兒童節目品質的發展,期望讓孩子看到有質感、跨國多元的節目內容;並透過在世界各地展開巡迴影展(SUITCASE)的交流,將最新的電視節目內容與設計趨勢推廣至需要的國家。相對於世界超流,國內電視產業因規模有限與頻道過量,再加上國際強勢競爭和人才磁吸下,台灣電視產業正面臨空洞化的危機。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