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臉書封殺川普「兒童新冠免疫言論」—
42 國【兒童.新冠肺炎.媒體】研究報告發布會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於2020年8月10日,在立法院101會議室舉辦 "推特臉書封殺川普「兒童新冠免疫言論」 —42 國【兒童.新冠肺炎.媒體】研究報告發布會"。這份「孩童、媒體及新冠肺炎病毒」跨國研究計畫係由本中心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贊助,針對全球4,322 名9至13 歲兒童的跨國研究顯示,若孩子們能對冠肺炎病毒有基礎的知識,並知道如何正確保護自己,他們才能穩健過關。然而,孩子們若大量買單網路上的假訊息(諸如:多吃大蒜就不會感染新冠肺炎),那麼他們過份擔心的可能性往往會更大。......   檔案下載

媒體報導

42國「兒童.新冠肺炎.媒體」研究報告發布

2020-08-10 17:13經濟日報 黃英傑

20200810picture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聲稱,孩童對新冠肺炎「幾乎免疫」,臉書和推特立即下架川普相關言論。臉書強調,總統這段不實言論,嚴重違反該公司禁止分享不實疫情訊息的規定,更可能帶來全球第二波疫情重大傷害。

       一份最新的針對兒童的大型新冠肺炎跨國研究計畫,由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贊助台灣研究團隊加入「孩童、媒體及新冠肺炎病毒」研究,這項針對全球4,322 名年齡介於9至13 歲兒童的跨國研究顯示,若孩子們能對冠肺炎病毒有基礎的知識,並知道如何正確保護自己,他們才能穩健過關。然而,孩子們若大量買單網路上的假訊息(諸如:多吃大蒜就不會感染新冠肺炎),那麼他們過份擔心的可能性往往會更大。

       巴伐利亞廣播電台的國際青少年與媒體教育研究中心、慕尼黑國際兒少影展(PRIXJEUNESSE)協同國際研究人員,針對全球42 個國家的 4,322 名9至13歲的兒童進行這項「孩童、媒體、新冠肺炎病毒」的研究,詢問孩子對新冠肺炎病毒有什麼樣的感覺和理解,以及在此期間,孩子們如何使用媒體、排解壓力的策略為何?還有如何調節自己的媒體使用?研究調查期間為2020 年的3月31日至4月26日,這也正是大多數國家的封鎖高峰期,故研究樣本可能無法確切代表全球的每個國家。然而,本研究仍提供了我們㇐些發現,讓我們得以透過孩童的眼睛,觀看新冠肺炎病毒影響下的世界。

世界各地的兒童焦慮程度各有不同,而相同的是他們都能感覺到父母的憂心

       幾乎每名參與研究的孩童的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波動。大部分人不能上學、父母在家工作、無法出門運動,更甭提休閒活動。在參與研究的孩童裡,2名中就有1名因新冠肺炎病毒而感到憂心忡忡。感到非常憂心」的孩童比例在各國皆有不同,在奧地利和德國感到「非常憂心」的兒童⽐例較低(分別為2%和3%),但在坦尚尼亞則有4 分之3 的孩童感到「非常憂心」。

兒童心裡最大的恐懼:家人會生病、不能拜訪祖父母

       孩童們最大的恐懼在於家庭成員會跟著生病,其次則為⾧時間不能拜訪自己的祖父母或親戚,以上兩點為不同國家兒童共同的恐懼。值得注意的是,有六成孩童擔心自己也會染病,且各國有明顯差異,擔心自己會染病比例較高的國家為日本(93%)和台灣(86%),比例較低的則為奧地利(35%)和德國(39%)。

對新冠病毒懂得越多,擔心就越少

       這份研究清楚地釐清理解和擔憂之間的關聯,關於新冠肺炎病毒以及該如何保護自己,孩子們接收到的知識含量越少,感到「非常憂心」的比例就會越高。

孩子們越相信假訊息,「非常憂心」的比例就越高

       如果孩子被流傳的假訊息故事所吸引,他們「憂心忡忡」的比例就越高,諸如:「新冠肺炎病毒其實是外國政府的武器」或「⾷用大蒜可協助你對抗新冠肺炎病毒」。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知識可減少不確定性,並從而減少憂慮。本研究總計畫主持人德國的瑪雅·歌慈博士表示:「孩子們需要適合他們年齡的、量身訂做的新聞資訊和媒體,在不嚇跑孩子和不使孩子焦慮的狀況下提供他們可靠資訊。」

       本計畫台灣主持人暨台大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執行⾧陳正倉教授表示,由於兒少節目會影響兒少的身心發展,兒少節目的多寡及內容、品質非常重要。兒少代表蒲思云表示,我們應破除大人瞭解就等同於孩子也瞭解的想法,直接與孩子對話,針對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針對疫情,我們也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更多孩子在心理層面遇到的困境,協助孩子面對問題。兒少代表花湧惠表示,媒體扮演的不再只是傳遞訊息的媒介,我們應該正視媒體的巨大影響力,媒體之於新世代兒少的影響力是整個社會都應該具有的共同意識,我們要先看見兒少,才能讓兒少被看見。

       立委王婉諭也以個人經驗分享,在疫情期間,小孩常常問起防疫相關的問題,都會花上不少時間跟他解釋,也會告訴他這些防疫措施背後的意義,讓孩子接收到最直接、正確的資訊。王婉諭呼籲,這樣的工作,不只有家長可以做,電視和手機網路是孩子接收資訊的兩大管道,如何能讓孩子接收到正確而易懂的消息,是我們應該努力的。先前衛福部拍攝洗手兒歌、給孩子的防疫影片,都值得肯定。然而,以英國的BBC 為例,《Newsround》這樣的兒少新聞節目,從1972 年就播出至今了,而台灣至今卻仍缺乏這樣的平台,如何提升閱聽素質、增加兒少節目自製率,仍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

       立委洪申翰認為限制並不是最可怕的,最讓人恐懼的是沒有告訴理由的限制,而這可能是這個世代的兒童正在經歷的感受。因此專門設計提供給兒童的防疫資訊,才有機會減少兒童因為不了解防疫狀況,而產生的擔憂跟恐懼。我認為政府是有必要在這部分做得更完善,針對不同年齡層,提供精準及完整的防疫資訊,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年紀小的兒童,還沒有機會向我們反應問題與意見,就忽視他們獲取正確資訊的權益。

       長期支持這樣研究計畫的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冷彬表示,台灣兒童節目的自製率過低、節目型態過度單㇐的問題,在這種國家重大危機中會更被凸顯出來,無法即時透過多元的媒體影視音作品與孩子直接對話,引發思考與行動,使得即便台灣疫情不如國際嚴重,但孩子們的憂心程度卻仍然偏高,這是需要產官學界 起正視的現實。

       黃聿清教授也表示,這些研究發現再次顯現出了兒少媒體在當下時代的關鍵性。媒體可以使用適合年紀且淺顯易懂的方式,協助孩子渡過危機;也可以教導孩子如何既能保護自己,亦能保護他人的負責態度。此外,媒體更能夠讓孩子知道對抗疫情的最好方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47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