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性分流學制研究計畫 第一次諮詢委員會

       自1994年410教改以來,在廣設大學的教育政策推動後,臺灣就讀大學的學生人數比例已達八成。在德國,則僅有約三成的學生進入大學,其他7成則進入技職體系,學術、技藝傾向的學生都能得到適當的學習機會與發揮。臺灣當前的教育制度符合臺灣需要、亦能成就每一個孩子嗎?

       大學的目的應是培養國家學術傾向的人才,畢業後進入研發機構工作,而臺灣有多少學術人才的需求呢?現在社會上已見到「大學生找不到事,企業卻找不到人」的供需不均衡現象,問題出在那裡呢?

       要找到問題的核心,一方面我們要了解人力的需求,究竟臺灣的人力結構需要的人才有那些?何種知識或能力是產業界希望教育體系所應培養出來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適性學習與發展,只有在適性適才、充滿熱情的條件下,學習才也效率。國家競爭力的維持及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需要從產業面及適性面同時考量方能落實,尋求最適合臺灣國情與民情的適性分流學制,就是本計畫的主要任務。

       所謂「適性分流」,指的是如何依學生之興趣、性向與能力,提供適當之學習管道,做好因材施教。分流的大方向可分為學術及技藝兩類,亦可依美國哈佛大學迦納教授(Howard Gardener)提出的八大智能:語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肢體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觀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等方向進行分流。

       本計畫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量學生未來生涯發展,並兼顧國家人力的需要,依據臺灣社會結構下的各種產業所需人才及其教育背景,進行適性分流學制的研擬。我們並將進行我國學制及其他國家學制的資料整理,從比較中找出適性分流共同的特色及差異性,再依據學理、國際脈動、臺灣國情,建構最佳之學制。

 

10月20日 適性分流學制研究計畫書   檔案下載

9月1日 適性分流學制共識營 周祝瑛教授   檔案下載

9月1日 適性分流學制共識營 李光陸博士 檔案下載